鲁旭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李君旭 1976年“总理遗言”真实作者李君旭昨晨病逝

 时间:2020-12-23 19:50 

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

1976年疯狂流传的《周恩来遗言》手稿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一篇长达1000字的所谓“总理遗言”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直指“四人帮”,引起了巨大的政治风暴。

延伸阅读:过去震惊中外的“总理遗言”

昨天上午,遗言的真正作者李先生突然去世,但留下遗言已为时太晚。

在家人眼里,李是个不善于炫耀的人,而引起轩然大波的“总理遗言”案更是让他日子不好过。"他一直很坚强,不会向命运低头。"在侄子眼里,李是个人。

追悼会将于2月16日上午10: 10在杭州殡仪馆2号馆举行。

大哥眼中的独立弟弟

出生于1953年的李是家中最小的。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他是四兄弟姐妹中最聪明的。当他妈妈带他去西湖玩的时候,他在西湖教的诗很快就能背下来。“我爷爷是老派文人,我妈在文学方面积累了不少,对他影响很大。”大哥李君达觉得弟弟的文学素养从小就显露出来了。

我父亲是当时著名的血吸虫病医生。他被世界卫生组织选中去美国留学。新中国即将成立时,他在联合国工作,坚持回国。这种爱国情怀也从小影响了李。

李成长在那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他的父母遗传了他批判的学者气质和爱国情怀,使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独立的思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李的父亲被撞倒后关在牛棚里,母亲因洗碗而受到批评。出身贫寒的李对文化大革命有自己的看法。

当时的造反派喜欢油印小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刚刚小学毕业,学了油印技术,用正当的方式“发行”了自己的小报。

“我写了一篇文章,表达我对造反派错误言论的看法。我把它印成A4纸大小的小报,叫《小辣椒》。虽然写的幼稚,但我敢跑到街上。”大学里的大哥知道了也没拦着他。他很感激弟弟的理解,只希望他被欺负的时候能潇洒的逃走。

"李是一个正直的人,是非分明."李俊达看着李长大。在他看来,能“替”总理最后一句话,源于李骨子里的正义感,赢得了周围人的支持和赞赏。

1975年,李开始在杭州汽轮机厂当学徒。一年后他因伪造“总理遗言”案被突然带走,他的主人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连夜骑自行车悄悄来到李家告诉他:“当时要求全厂不得透露任何消息。师傅还是来告诉我们,说明师徒二人分的很深。”

1977年春,受牵连被带走的父亲和朋友陆续回家,直到10月李才顶着“严重政治错误”的帽子回到汽轮机厂。“工厂的领导和同事没有太在意。李因政治错误入党,后来担任团委书记

朋友眼中的天才帅哥

李小时候有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是邻居袁中伟。在得知李的死讯后,袁中伟说:“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感到有点突然和难过。”

袁中伟家和李家住在对面。据袁中伟的姐姐袁敏说,当她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时,可以看到李家的阳台。李经常去她家玩。“就像在家一样。”袁敏说道。

她和李是邻居,也是小学同学。袁敏说:“他小时候很会写字。他的作文很好,他很帅。”

又帅又有才华的李,尤其受到女孩子的喜欢。袁敏回忆说,他在杭州汽轮机厂工作的时候,很多女生都喜欢他。其中一个女孩很漂亮,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她很久没有结婚,因为她喜欢李。

年轻一代眼中值得尊敬的人

在父亲和哥哥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家庭里,李走上了文学道路。早年,当他的小侄子李常岭路过他居住的6平方米的亭子时,人们经常看到他在书桌前写字。在汽轮机厂期间,他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啊!反映汽轮机厂新发展的《龙》获茅盾报告文学奖。

这位在政治漩涡中跌跌撞撞的大叔,每年暑假都带着李常岭游过钱塘江,骑过五云山。

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虽然1989年突发“硬膜下血肿”造成记忆损害,但他经常说“什么时候可以上班?我要上班”。

“我每年都去看他,但今年还没来得及看他,我就……”从1997年开始,青年时报党支部副书记钱雨航每年都会到李家做客。

钱雨航记得当时见到的李只有四五岁小孩的智力。躺在床上的时候不能走路,上半身还很威武,下半身萎缩弯曲的像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走路,只能带着助行器走一会儿。死前住在竹竿巷。他的家装修的很整洁,有个护士照顾他的生活。

每次拜访,钱雨航都说她会和李聊一会儿,但李几乎不说话,偶尔会有一些简单的交谈。比如你问他吃了没,他会说,吃了。你问他疼不疼,他会说,脚疼。“你问,他答。”钱雨航回忆道。然而,即使她每年都去看望李,到了明年,李仍然不记得她是谁。"他似乎只记得他的老朋友。"钱雨航说。

老同事眼中的“邻家大哥”

20世纪80年代,李从报社调任为杭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当时宋建勋是学校杂志的编辑主任,与李共事。他回忆说:“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工作努力,特别喜欢写作,尤其是写报告文学。”宋建勋还记得李徐俊的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当时的杭州大学宣传部部长佟绍苏,但从佟绍苏儿子的角度来看。

在宋建勋的记忆中,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李骑着自行车去杭州大学上班,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思考。他路过宝石路的时候,因为当时路在修,只关心思考,没有看路。他不小心摔倒了,打掉了两颗门牙。

“1米8以上的男人很帅。”在宋建勋眼里,李是一个忠诚善良的“邻家大哥”。

宋建勋回忆说,当时李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好像有些低血糖,有时候会头晕,开会的时候有时候会睡着。”宋建勋记得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李吃饭之前和工作几个小时之后。

一年后,李完成了他的临时工作后,宋建勋仍然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李病重休养的日子里,他经常和童绍素一起去看望他。“那时候他认识的人不多,但是看到我就能叫出我的名字。”

由于生病,的思想和行动有些不协调。宋建勋回忆说,“不过,他还是努力捡笔捡纸,想写回忆录。他想起来,就写了一点。”定了定神,宋建勋说:“可惜一个人才喜欢写作,但是他很早就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去看李,除了带水果之类的,宋建勋还会带很多杂志。“他喜欢看书,特别是经济文化方面的,我们给他带。”

●个人历史

195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他小学毕业,印刷了《小辣椒》小报

1969年,他作为一名知青来到长兴林场工作

1975年,他进入杭州汽轮机厂当学徒

1976年,他写了《首相的遗言》,这本书传遍了全国,并被带走接受审查

1977年被释放回家

20世纪80年代,他在《浙江日报》、杭州大学、《东方青年》杂志和浙江团委工作

1989年颅内出血导致记忆丧失

2014年,在城东医院抢救无效,于2月9日凌晨死亡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