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旭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邓尼金 如何评价高尔察克邓尼金?他们和布尔什维克谁能代表俄罗斯?

 时间:2020-12-08 11:02 

苏俄革命和内战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国内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从沙俄末期报刊电台书籍开始普及,除了真刀真枪的战场外,更多的战场是以上述信息载体为武器,在人们的脑子里展开的。简单的说,就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关于苏俄的很多观点,描述,理论,解释其实都是在宣传领域制造出来的,给人们洗脑的工具。当然这并不是说布党自己一贯虚假宣传,而是说他存在于一个以宣传为武器乃至生存方式的时代,他本来是敌手造假的受害者,但是又灵活的应用了这点反过来在这一领域超过并且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但是最终也迷失在这一过程当中找不到了前进的方向。

这里有两个概念很重要,首先是现实当中不存在一个叫做俄国白军的东西,这只是布党文宣当中才有的事物。白军这个名称最早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代,法国保皇党打的是白色百合花旗帜,自称白军。俄国革命者们非常醉心于参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所以内战爆发后就给自己的对手扣上了白军的名称,相当多白军将士一直到死了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是白军,要到了1924年内战彻底失败,都跑到海外后,一些仍旧积极活动白军将领们为了把自己的群体和同样跑到海外的各种黑军,绿军,社民党,宪民党等区别开,才不情不愿的开始自称白军。当然在外界人的眼里,上面那些凡是反对布党的,都被统一的称为白俄……

另外白军在多数情况下并非保皇党,尤其是其军官高层多数都是支持二月政府的共和党。在日俄战争结束后,部分参加过日俄战争的沙俄军官们开始搞内部沙龙,在政治上日益与宪民党走近,如格契科夫,李沃夫和米留可夫等。在一战期间更是通过他们建立的军事工业委员会作为平台参与密谋造反,这其中邓尼金,高尔察克都是积极份子。

看一下白军的历代主要领导人:

1. 阿列克谢耶夫,老爹一辈还是普通的底层士兵,被尼二提拔至全军总参谋长的高位,结果后来被古契科夫忽悠进了造反集团,在二月革命期间起的作用最大。当然二月革命过后没几天就后悔了,在尼二被关押夏宫期间,他作为俄军总司令还是经常对其早请示晚汇报……后来也因此搞的里外不是人,1917年11月最早在南方起兵号召打倒布党,只招来了3000人……

2. 科尔尼洛夫,中亚贫穷哥萨克出身,一战英雄,当然这个英雄水份比较大,和图哈切夫斯基一样,主要体现在被俘后从战俘营越狱逃回俄国。二月革命后代表政府逮捕了皇后……

3. 邓尼金,解放农奴出身。但是哪怕在很多年以后的回忆录里面,政治观点也是宪民党那一套,而且记录了一堆关于尼二全家的黄色小报传闻。二月革命后率先支持临时政府还当上了总参谋长。

4. 高尔察克,前面说了早就是军内造反俱乐部的成员,最先支持二月政府的海军将领。

5. 黑男爵弗兰克尔,被红军军歌里面当成企图恢复皇权的头号敌人……当代历史学家翻看他们父子两代的日记,早就是对皇权各种不满期盼共和的造反世家了。

但是吧,说白军有什么比较明显的政治主张也是不对的,部分时间里部分政党成员从彼得格勒逃往全国各地,在某些时间段内曾经在地域上白军控制的地区相重叠,所以有的时候就会“联合起来”,但是这种联合都很快就以内讧而告终。高尔察克被抓到之后,接受审问的时候曾经说:我痛恨布党,但是布党有一件事情做对了,就是用枪扫射这个“立宪会议”。当时有部分立宪会议的议员也在高尔察克的治下活动,后来搞的也是不亦乐乎。所以后来有人说如果白军胜利了会怎么样?答案是白军胜利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新的内战,白军内部就会打起来。

另外白军有个很大的弱点,因为高级将官多数参与二月党一事,沙俄部队高级军官和官僚们视之为叛徒乱党,宁可加入布党也不肯去白军服役。这导致了两大麻烦,一个是白军严重缺乏后勤和参谋部门出身的军官,导致后勤补给一塌糊涂;另外一个是缺乏行政官僚,军官们不熟悉地方行政,又搞的一塌糊涂。最后的结果就是经常部队搞一波流战役,而且部队之间严重缺乏配合,最后更是沦为白匪的地步,只能靠抢劫过日子。

要一直到了弗兰克尔接任的时候,他开始缓和白军内部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另外大量接纳前沙俄知识分子与官僚,试图拿出一个政治蓝图和治国方案,准备在克里米亚搞独立的武装割据,和布尔什维克进行政治方面的竞争。但是这时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已经大势已去了,只能匆匆逃离。

苏俄革命和内战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是“没有布党的苏维埃”,所谓的苏联,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意思,因为苏联的影响,苏维埃这个概念一直和马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革命早期并非如此。苏维埃在中文中被翻译为议会,或是会议,实际上这是一种俄国传统的底层政治组织,最早被正式记载是在1600年左右,是俄国历史上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之间空档期的“混乱年代”开始大量出现于史书记载的。其实际存在的时间远远早于这个时代,那之后也没有消失过。

与一般印象当中不同的是,俄国历史上市民/公民/农村自治组织一直非常发达,如果简单划分可以分为贵族议会,全体市民大会和农村/社区议会。很多时候是由苏维埃选出代表加入谢契,谢契选出代表加入杜马,当然这一过程不绝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革。另外这些所谓的议会一直兼职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能。罗曼诺夫家族当上沙皇,法理上的来源就是“选皇大会”选出来的,而选皇大会的代表们,包括各地的农民代表等就是被这种苏维埃组织推举出来,然后大家凑路费让他们去莫斯科开会的,当然罗曼诺夫能当上沙皇并不都是民主投票的结果,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伴随沙俄中央集权一步步深化,中央行政部门日益正规化,但是底层运作还是长期依赖于这种自治组织,就类似中国古代收税依赖地主,官员不出县城,沙俄则是恨不得官员不出省城才好,反正只要按时纳税征兵,剩下的爱干啥就干啥。

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二月政府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解除了军官们的管辖权,史称“一号命令”因此导致了俄军的瘫痪;较少人知道的是还有个二号命令,就是解除了各地行政长官和省市一级的政府官员的权力,所以整个国家行政部门也瘫痪了。正是在既没有了沙皇,也没有了政府,传统的权力机构缺位导致真空之后,各地纷纷成立的苏维埃,其实是过去就存在的底层民众自治组织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的一个过程,只不过在苏联的传统宣传模式当中把苏维埃都叙述成马列的影响。当然彼得堡,莫斯科和基辅等大型城市苏维埃的成立有更多的现代政党色彩和革命党的参与,但是其权威和合法性则更多的是来源于传统中民众对于“苏维埃”这种组织的认可,而不是因为自称是苏维埃的人们到底有什么政治主张被多数人接受了。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有,对多数农民来讲啥叫革命他们是听不懂的,但是说毛主席带领大家均田地打江山大家就都懂了。

这个时候苏维埃和布党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不过列宁正是巧妙的把布党嵌套进了苏维埃组织,才取得了号令全国的大义名分,而被小资大资们常年念念不忘的立宪会议其实是过街老鼠没啥声望和动员力。当然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传统苏维埃模式的拥护者的典型就是马赫诺的黑旗军,以“没有实权的苏维埃大会”为地方自治组织,提供粮食和部队;另外还有受到现代革命思想洗礼的苏维埃组织,“白军”里有过一只非常精锐的部队,打着红旗唱着国际歌,他们的口号就是“为了没有布党和犹太鬼的苏维埃而战”,作战意志非常顽强,最终全军覆没。

最终成也萧何败萧何,布党老近卫军们虽然成功利用了苏维埃组织,但是最终也被其同化乃至吞噬,层层苏维埃选代表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大清洗结束,正是这种不稳定的政治结构极大的激化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政治矛盾,导致一波波的斗争与清洗……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