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旭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李一冰 八年心血力作,一生波澜曲折只在诗里见

 时间:2020-12-01 14:31 

清末作家刘鹗曾在《老残游记》序文中说道,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种“哭泣”:

《离骚》是屈大夫的哭泣,《史记》是太史公之哭泣,《红楼梦》则是曹雪芹的哭泣。

贬谪黄州,是仕途坎坷的苏轼重要的人生节点,也是苏东坡文学高峰的开始。

在那里,苏东坡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将前半生的抱负以诗人的方式还给了黄州的江与月。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于是,苏轼成为了苏东坡,黄州因为诗人的驰骋翰墨成为了纵览千古风流人物的文学坐标。

对于李一冰而言——苏东坡并不只是横空出世的天才,更是一个狱中狼狈至极、虎口余生出狱后的士子,是一个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冥冥中的命运,使他与苏东坡之间发生了血肉相连的关系。

1

“我觉得父亲很寂寞”

与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的传记不同,《苏东坡新传》一书可谓是作者李一冰的忧患之作。

他所撰写的《苏东坡新传》并非从东坡出生写到老死,而是从中途写起,先写东坡四十四岁时贬谪黄州,彼时东坡甫经乌台诗案,遭小人陷害,入狱濒死,最后否极泰来,雨过天青之轻松与从容。

而这,也恰恰是李一冰先生蒙冤入狱四年,出狱后的心情。

李一冰先生全家福 摄于杭州 约1942年

李一冰自幼在家受自聘塾师之古文启蒙教育,奠基旧学基础,十五岁接触现代教育,毕业于浙江私立之江大学经济系。

而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陆续于新文学重要刊物发表白话散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也是李一冰的出生之地。

虽旅居海外多年,李一冰先生仍自称为杭人。

李一冰为写《苏东坡新传》所做长达四年的准备工作,皆在国民党的冤狱中完成的。

《苏东坡新传》 手稿

个中艰辛,竟是在这本书初次出版三十二年之后,作者已经去世了二十四年后,才由本书序作者张辉诚经过多年寻觅,最终写成《寻找李一冰》一文才使公众得知。

关于《苏东坡新传》的写作经过,作者曾自言道:

我写东坡在常润道中,初赏江南地方骀荡春光的这一段时,适值台北盛夏,挥汗如雨,我则伏案走笔,如从坡公同游罨画溪上,浑忘酷热,直至衣巾尽湿,而不改其乐。

李一冰先生

又有一次,狂风过境,窗外风声怒啸,一灯如豆,我则绕室徘徊,一心体味东坡渡海,“子孙恸哭于江边”的那幕惨剧。

曲折且相似的人生经历,让李一冰在苏东坡的一生中,看到了文人的真性情、率直和乐观,看到一肚子不合时宜,更看到了围绕其间的政治漩涡与小人诬陷。

“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李一冰所写的苏东坡不是豪情壮志的英雄,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李一冰将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东坡新传》之中,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或许正是命运的定数,使得天降大任的道路必须如此酷烈。

作者: 李一冰

出版社: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苏东坡新传》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

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

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