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旭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意大利城市 的里雅斯特,最不像意大利的意大利城市

 时间:2020-12-08 20:23 

沿着公路飞驰,一路忽高忽低,始终见不到海岸线,但我知道,亚德里亚海就在我附近。不过即使有心理准备,当车子驶入一个大上坡,在拐弯那一刻眼前忽现两三百米之下的海岸线时,我们还是忍不住大呼小叫起来。

哪怕只是无法停车的惊鸿一瞥,眼前景色也极震撼。此时我们已在山顶,密密麻麻的建筑沿坡而建,坡度极陡,有路通向山脚,而山脚下,正是一望无际的亚得里亚海以及那座名叫的里雅斯特的城市。

城中随处可见的古罗马遗迹

这座位于亚得里亚海高地最北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边境处的城市,大多数建筑都建在陡坡之上。无论从上往下看,或在海边仰望,都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多种建筑风格融合体现了它的复杂历史。公元前181年始建,公元前177年开始被古罗马帝国所控制,此后,它的归属权几经变化,也因此成为日尔曼文化、拉丁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崩溃后,的里雅斯特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军事前哨之一。788年,的里雅斯特是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1382年,它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历史巅峰也随之到来。它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并因此成为帝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

奥匈帝国崩溃后,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吞并,城市逐渐意大利化,许多斯洛文尼亚族群被迫迁移。

它甚至引出了一个专有的历史名词——的里雅斯特问题,也就是二战后的里雅斯特地区主权归属的问题。1943年,德军占领该地区,1945年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该地,建立斯洛文尼亚政府。1947年后建立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由美英军队共管,南区由南斯拉夫管辖。1954年10月5日,美国、英国、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又就该地区主权归属问题在伦敦达成谅解备忘录,决定将南区和北区的一部分划归南斯拉夫,北区的另一部分,包括现在的市区,划归意大利。1975年正式划定意南两国的领土和领水界线。

最让的里雅斯特人难堪的当属墨索里尼当政时期,全面的意大利化让这座语言和文化一向多元的移民城市陷入挣扎。但强权终究是暂时的,直至今天,它仍然不像一座典型的意大利城市。多民族融合的人群中,的里雅斯特语和意大利语同为主流,斯洛文尼亚语也仍有许多人使用。此外,城中还有操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德语和匈牙利语的族群。

最能见证的里雅斯特辉煌的,当然是海边的统一广场,广场上,奥匈帝国时期留下的新艺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都带着浓浓的中欧风。广场正中央的市政厅有着新艺术风格的雕塑和廊柱,绿色塔楼让人如置身奥地利。不过艳阳之下,海风毫无遮挡地穿过广场,提醒我并非身在内陆国家奥地利,而是在亚得里亚海滨。

新艺术风格的市政厅

广场对面就是滨海大道,路旁有一条长长的堤坝直伸入海,成为最好的观海台。走近才发现,长堤两侧都有绳栓,当年曾作码头之用。人们席地而坐,或聊天或读书,无尽的湛蓝海水浪奔浪流。站在长堤上回望,统一广场华丽而古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欧洲最大的滨海广场。

1904年,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初至这座城市,还没找到落脚地,就在这座广场上与上岸的水手们干了一架。但这并没有让乔伊斯厌恶这座城市,相反,他在这里前前后后居住十余年,《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名作都于这里完成。

从长堤望向统一广场

乔伊斯的到来,与其说是追随的里雅斯特乃至奥匈帝国的文化传统,倒不如说是贪恋的里雅斯特的多元化,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的困惑与挣扎。他的意识流风格,多少在的里雅斯特的复杂时空里汲取了养分。

在的里雅斯特的运河桥头,有乔伊斯的全身铜像,运河一侧的栈道也被当地人起名为“乔伊斯道”。旁边的旧时公寓建筑是他在这里的第一处住宅。热衷吃喝玩乐,总是拖欠房租的乔伊斯,在的里雅斯特曾经搬家多次,如今早已无法一一追访。

在那个信息并不算通畅的年代,的里雅斯特作为繁华港口,意味着更多元化的生活与更丰富的信息,加上神秘的亚得里亚海,自然会成为作家与艺术家造访之地。

在乔伊斯之前,科幻小说巨匠儒勒·凡尔纳也曾居住于此。游戏人间的乔伊斯还曾发掘一位犹太商人从事写作,后者不负所望,成为世界知名的现代派作家,他的笔名是斯韦沃。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老一辈作家发掘新人的故事,因为他们相识那年,乔伊斯25岁,斯韦沃已经45岁,犹未晚矣地走上了写作之路。

被誉为“为旅行文学而生”的英国威尔士作家简·莫里斯是的里雅斯特的大招牌,她曾写过《的里雅斯特:无名之地的意义》,认为自己来到这座城市,是因为感知到了冥冥之中的召唤。

这是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也是封笔之作。在她看来,的里雅斯特命运多舛,永远要承受无法预知的残缺。她的细腻笔墨之下,是对这片土地的细致观察。

欧洲作家永远离不开咖啡馆。的里雅斯特是illy咖啡公司的创办地,也是如今欧洲最大的罐装咖啡基地。不过,当地人显然更爱那些文豪们曾经流连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继承着奥匈帝国时代的传统,就像维也纳、布拉格和布达佩斯那样,承载着卡夫卡等作家的人生。

如果说广场和咖啡馆的印记属于奥匈帝国时代,那么沿着山坡拾阶而上,就可见到其他时代的痕迹。沿坡而建的房屋有着不同时代的风格,半山的圣朱斯托大教堂,则被视为意大利文化在此扎根的标志。

始建于1400年的圣朱斯托大教堂,将早期的两座基督教堂结合在一起,融合了拉文纳和拜占庭风格,它带着旧时的朴拙气息,见证城市的悠久历史。

圣朱斯托大教堂

教堂钟声响起时,我想起行前翻阅资料时所见的一段话:“的里雅斯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子民多哲思,这里的落日闪耀著金色的余晖,这里教堂的钟声也庄严肃穆。”

这座永远在寻找身份认同感的城市,或许真的与意识流有缘,不仅仅是乔伊斯,还包括写下上面这段话的另一位意识流巨匠——《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