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旭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舌尖上的天津 津津有味丨天津卫这些舌尖上的非遗,您值得品尝

 时间:2020-12-12 19:06 

天津的美食数不胜数,

但在天津有这么一类美食,

它们经历了时间洗礼,

经受住了天津食客的考验,

得以流传至今,

这便是天津的非遗美食,

今天大津便带领着大家一起,

认识和品尝天津的这些非遗美食。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名号,我想你尽管没有来过天津也一定如雷贯耳。

耳朵眼炸糕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那时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喜寿事,借“糕”字谐音“高”字,取步步高发财之吉利,提前预约购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所以耳朵眼炸糕的名号也就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兴隆,直至今日,并被录入第二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多年的代代相传,使耳朵眼炸糕选料极为苛刻,制作过程相当细致,成品为在滚油内炸成的金黄色球冠状,色泽金黄,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馅鲜嫩而不干、细甜爽口、香味芬芳,你若来天津这等美味炸物记得一定要品尝一番。

总店地址:红桥区大胡同商业街32号

大福来锅巴菜

大福来的锅巴菜始创于清乾隆年间, 相传那年乾隆帝下江南回京途经天津,路过煎饼铺,想喝汤。老板娘就把煎饼撕碎,放上盐、香油、香菜,用沸水一冲送上。乾隆边喝边吃,感觉味道很好,就问老板娘名字,回说郭八。乾隆一听,笑说:“锅巴可不能叫汤,应再加上一个‘菜’字才好。”又过了几天一位御前护卫就闯了进来,大声嚷道:“你的大福来了!”说着,放下皇上赏的二百两银子。“大福来锅巴菜”就此成名,成为了第二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大福来”的锅巴菜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光景,如今依旧火爆,一碗锅巴菜配上一个炸成枣红色的鸡蛋果子,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

地址:红桥区北马路沿街84号等

白记水饺

在天津,提起“白记饺子馆”,那么天津食客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肯定其味道,白记饺子是几代天津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它最早起源于清光绪十六年,由天津人氏白兴恒始建于天津红桥区金华园大街大沟头胡同,取名“白记蒸食铺”。 1926年,白文华继承父业,他把白记蒸食铺迁址到繁华的鸟市大街,并瞄准咸鲜为主的饮食特色,推出了西葫羊肉水饺和三鲜馅水饺等新品种,特别是西葫羊肉水饺口味独到,博得广大食客的赞誉,形成了白记的传统特色。从此改字号为“白记饺子铺”,就此白记水饺逐渐成为天津水饺界的招牌,并被录入第四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一份馅大皮薄的饺子,也许是老一辈天津人最幸福的回忆了。

地址:和平区多伦道175号

“津老味”煎饼果子

说到全国最正宗的煎饼果子一定会先想到天津,煎饼果子已经成为天津的一个图腾,但你可知天津的煎饼果子界亦可看做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有着不同的“门派”有着不同的“传家武功”,而在这座江湖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第四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津老味”煎饼果子。

将优质毛绿豆研磨成细粉,加入中草药调味料制成面浆,铛圆面稀刮开大,葱多酱少卷上尝,再配上香脆的果篦儿或是炸得枣红色的果子,一口下去绿豆、生葱、面酱、腐乳各样食材的香味在口中层层绽放,一套简简单单2分钟即可出炉的美食,便可开始美好的一天。

“津老味”煎饼果子坚持用最好的原料,从熬面酱到炸辣椒油,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步骤却至关重要一道都不能少,小小的窗口,不足一平米的制作台,隐藏着复杂而真诚的工序,这便津老味煎饼果子制作工艺的秘籍和坚守。

地址:和平区卫津路与鞍山道交口

杨村糕干

天津除去众所周知的美食,还有一种软乎乎,白白的身子,扁长条,一咬很香甜。它就是——杨村糕干。

明朝永乐二年,杨村糕干创始人杜金、杜银兄弟因生活逼迫,二人携家眷由浙江绍兴沿运河来到杨村北郑庄村定居,在那开了一个糕干店,靠卖糕干为生。他们把米碾成面,和以白糖蒸成糕干,沿街叫卖。当地人品尝后也很喜欢,杜家制作的糕干别具风格,买卖开始兴隆起来。清康熙年间,第五代传人杜馥之在杨村镇运河西岸置办铺房,经营糕干铺并逐渐发展壮大。康、乾二帝都曾亲口品尝并大加赞誉,御笔亲书“妇孺恩物”,赏赐龙票一张,可以凭票购买官价白米,许以杜氏专卖专利并列为贡品,永不停业,这一卖便是百年。

如今已被录入首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杨村糕干,早已名驰海内外,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一切都在改变,不变的是天津人爱吃杨村糕干的心。

地址:天津大型超市有售

这些非遗美食,

来到天津,

任选一样,

都可以满足你的味蕾,

还在等什么?

如此美食,

在天津等待着您来品尝。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乐游天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微博@天津旅游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